“名嘴”宋世雄:携妻走过57年风雨历程,晚年孤独儿女皆不在身旁
体育界解说传奇宋世雄,有人羡慕他辉煌成就,却也有人为他晚年遗憾唏嘘。
这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
1939 年,河北乐亭县的小乡村里,宋世雄诞生于贫苦农家。
幼年的他,5 岁前竟像被命运捂住嘴巴,一声不吭,成了乡亲眼中的 -哑巴-。
父母心急如焚四处求医,直到老中医一句 -心结未解-,母亲开启 -教子说话- 计划。
两年后,那声 -妈妈- 如春日惊雷,打破沉默,也为他未来的 -名嘴- 之路埋下伏笔。
初中时,收音机里张之的体育解说,像一束光照进宋世雄的世界。
那激情澎湃的声音,让他深深着迷,对着大树 -解说- 日常成了他的乐事。
1957 年,18 岁的他大胆给张之写信,真诚打动了张之,得以拜师学艺。
此后,他清晨练声,深夜纠音,凭借这股子拼劲,在 1961 年迎来第 26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解说任务,初露锋芒。
赛场外,宋世雄的爱情故事同样精彩。
1961 年,他邂逅北广学院播音系高材生钟瑞。
一个是出身农家的潜力股,一个是书香门第的千金,身份差距如同天堑。
宋世雄为了提升普通话,常向钟瑞请教,一碗素面、一杯白开水,是他们最初的浪漫。
这段感情遭到钟家强烈反对。
钟父一句 -解说员?那不就是个说书的吗?- 尽显轻视。
但钟瑞坚信宋世雄的才华与努力,顶住压力。
1964 年,宋世雄在播音比赛中斩获体育解说组第一名,终于赢得钟父认可。
1965 年,二人步入婚姻殿堂,在 9 平方米的小平房里开启幸福生活。
婚后,钟瑞全力支持宋世雄事业,辞去工作操持家务。
每当宋世雄外出解说,她精心准备偏方呵护丈夫嗓子。
宋世雄也不负期望,解说事业蒸蒸日上。
1965 年,中国男篮与日本队的关键之战,宋世雄的解说让无数观众热血沸腾。
他独创的 -三段式解说法-,成为体育解说界典范。
1978 年,中日女排对抗赛,他首创 -实况 + 技术分析- 模式,专业又激情的解说,让观众大饱耳福。
1981 年,中国女排世界杯夺冠,宋世雄那句 -女排姑娘们,为祖国争光的时候到了!- 成为时代经典。
1984 年,他荣获 -中国体育解说泰斗- 称号,成为体育赛事的 -定海神针-,只要他的声音响起,比赛就充满期待。
可命运总爱考验人。
1982 年冬夜,钟瑞煤气中毒昏迷。
宋世雄心急如焚,一路狂奔赶回北京。
在医院,他守着妻子三天三夜,颤抖着签下一张张病危通知书。
或许是爱创造奇迹,第四天钟瑞手指微动,苏醒过来却失去说话和吞咽能力。
宋世雄没有放弃,像当年钟瑞教他普通话一样,耐心教妻子发音。
半年时间,从简单词汇到短句,钟瑞终于艰难喊出 -宋…… 世…… 雄……-。
为让妻子恢复吞咽,他精心准备流食,一步步陪着妻子康复。
钟瑞康复后,一如既往支持宋世雄工作。
每次出差,那装满冰糖雪梨的保温杯,是他们相濡以沫的见证。
事业上顺风顺水,家庭里夫妻情深,宋世雄夫妇在子女教育上也毫不含糊。
即便生活不富裕,他们省吃俭用为孩子买英语磁带、请家教。
在他们的教导下,儿子宋晓辉考入清华大学,后赴美成为硅谷高级工程师;女儿宋晓梅留学加拿大,在电台担任中文节目主持人。
2000 年,宋世雄退休,本以为能享受天伦之乐,现实却不尽如人意。
子女远在海外,一年到头难得相聚。
偶尔的视频通话,成了他们联系的主要方式。
2008 年北京奥运会,退休的宋世雄作为特邀嘉宾坐在观众席,那熟悉的解说激情依旧。
年轻解说员登门请教,他毫无保留倾囊相授。
如今,83 岁的宋世雄与钟瑞守着老房子,每天清晨在公园散步。
宋世雄洪亮的嗓音,给邻居讲述着那些难忘的解说片段。
2022 年春节,疫情阻断了子女回家的脚步。
老两口只能通过视频,看着大洋彼岸的儿孙吃年夜饭。
卧室床头的全家福,是他们最珍贵的回忆。
宋世雄的一生,是拼搏与奋斗的传奇,是爱情与坚守的赞歌,也是亲情与遗憾的交织。
他在体育解说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人生路上书写了无数动人篇章。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
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