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我国选首都时,足足有11个城市参选,为什么会选择北京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正所谓“中华上下五千年”。那么,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一些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自然是少不了的,那为什么建国后,我国将北京这座城市选为首都呢?既然我国有如此多的城市,为什么首都偏偏是北京?北京究竟有什么独到的“过人之处”?
1. 建国初期,备选城市众多
其实,在建国初期,国家也不是没有纠结过这个问题,我国地大物博,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可以说是一抓一大把,和北京在一起竞选首都的城市就多达十个。哈尔滨,上海,西安,延安,洛阳,开封,成都,重庆等地都在备选之内。他们城市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可谓是各有各的特点,不免让人陷入了难以抉择的境地。
2. 呼声虽高,但纷纷落选
其中,数十个城市中要数哈尔滨和上海的呼声最高。哈尔滨占地面积广大,物资丰富,而且在抗战时期,哈尔滨凭借自身的广博物资,为战争提供了众多资源方面的支持,除此之外,抗战时期,哈尔滨涌现出了一大批民族英雄,正所谓是“人杰地灵”。
这是哈尔滨的优势所在,但哈尔滨的劣势也很明显,它地处我国最北边一个省份黑龙江,而且离周边国家很近,这也就意味着,我国一旦和周边国家发生冲突,甚至发展到需要靠武力解决的地步。哈尔滨很快便会沦陷,得不到很好的地理环境的庇护。
除此之外,东北的冬天实在太过于寒冷与漫长,别国元首来访很难适应哈尔滨的气候。综上所述,没有定都在哈尔滨。
另一个呼声很高的城市就是上海。上海在民国时期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它具有良好的经济条件,除此之外,上海的海陆交通都很发达。按照理来讲,把上海作为首都,再合适不过。但是,考虑到上海在民国时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正所谓树大招风,把上海作为首都,无形之中会带来很多隐患。
至于,西安,延安,洛阳,开封等城市也因为地理位置,或是经济落后的原因纷纷落选。最后,综合多方面发展水平考虑,最终选择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
3. 北京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会选北京”。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释,首先,在于北京的地理环境。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地理环境如何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北京位于华北平原,海拔适中,气候适宜,非常适合人们的生活。
北京的周边有燕山和太行山,可以阻挡南来的敌军,一旦出现战争,这两座山脉的阻挡无形之中就会给我们争取更多的时间,而在战争中,时间就是金钱,赢得关键的时间就更有利于战争的最终胜利,北京在地理位置方面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北京虽经济效益比不过上海,但是北京拥有大面积未被开发的土地,一旦拥有现代化的建设手段,经济发展起来可以说是分分钟的事,而且不用花费大力气搞经济。而且,考虑到北京的工业基础,对经济的发展来说,其实是非常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的。
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交通也是不得不要考虑到的因素,北京周边有丰富的运河体系,对于发展轮船运输非常有利,除此之外,早在解放前北京就建立起了完备的铁路干线。水陆交通对北京来说都不是问题,这对于一个首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仅有自然方面的优势是完全不够的,人文方面的底蕴北京也是可圈可点。从元朝开始,北京就是我国的政治中心,也是世界上都认可的文明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已经长达几百年了,除此之外,它在政治上的地位也是不可动摇的。而且在战争期间,北京是和平解放的,所以,北京城内的建筑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这是非常有利于文化的传承的。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精神载体便是文化,文化在一代代人之间传承,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传承,这是非常重要的。
北京的红色文化底蕴也是非常深厚的。随着解放战争之后,红色旅游的兴起,定都北京会让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了解我国的革命历程,这对红色文化的传承是非常有效的。正所谓,闻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见之。只有真听真看真感受,才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