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楠溪,山水诗源—浙江永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百里楠溪,山水诗源—浙江永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1.永嘉县简介

永嘉县,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北岸,东邻乐清、黄岩,西连青田、缙云,北接仙居,南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永嘉县行政辖区,包括7个街道、11个镇、4个乡,总面积为2677.36平方公里。2022年末,永嘉县常住人口为87.40万人,城镇化率为58.0%。2022年,永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6.6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7∶44.3∶52.0,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433元,财政总收入54.18亿元。

永嘉风光

永嘉县历史悠久,建县已有1800多年,历史上先有永嘉郡、后有温州府,是温州的历史之根、文化之源。汉顺帝永和三年(公元138年)始建永宁县。三国吴太平二年(257),改属临海郡永宁县。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置永嘉郡,改属之。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称永嘉县,取“水长而美”之意,也是温州文化的起源地。唐高宗上元元年(674),从括州析永嘉、安固两县置温州,治永嘉。1949年5月永嘉全境解放,置双溪县,9月双溪县复称永嘉县。

永嘉,括苍西来,东望雁荡,荟萃百里楠溪。是一处水长而美、两山夹一江的东南山水窟。经世致用,利义并举,传承千年耕读。一处望族避世、隔江望温州的理想桃花源。绝美的山水,催生了中国山水诗,孕育出永嘉事功学派、永嘉四灵诗派、永嘉南戏等文化瑰宝。永嘉是中国纽扣之都、拉链之乡、中国泵阀之乡、鞋服之都、教玩具之都、中国早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等称号。永嘉县是浙江第四大县、温州第一大县,也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中国千年古县、浙江老革命根据地县。入选2018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2019中国旅游百强县市、2019年国家卫生县城、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永嘉行政区划图

2.目标战略

2.1发展定位

中国现代化山水名城;长三角诗意栖居之地;温州都市新城区。

中国现代化山水名城:探索山水城市的现代化转型发展路径。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魂,以现状山水城市为基,以楠溪江为空间和功能纽带,以南北双高铁为引擎,通过交通互联、功能互补、品质共营、文化共兴等多项“城景融合”举措,探索山水城市的现代化转型发展路径。

长三角诗意栖居之地:整体打造令人神往的美好家园。以“中国山水诗摇篮”为总体意象,系统整合诗画山水、耕读田园、楠溪民居、历史文化、旅游度假等各类自然人文要素和空间载体,协同城市蝶变、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等发展战略,整体打造令人神往的美好家园。

温州都市新城区:成为都市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温州都市区首位度提升战略为契机,以温州市级高铁枢纽、瓯江新城、中央活动区、跨江多通道等重大工程为突破口,加快推动永嘉中心城区全方位、一体化融入温州都市区,并致力于成为都市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发展目标

到2035年,空间发展的质量、效率和品质持续提升,空间治理现代化不断推进,“一主、两副、多点”的城镇体系格局、“两轴、三城 、四组团”的空间格局不断完善。“一城、一地、一区”基本建成。

3.3空间策略

区域协同、拥江融入:聚焦产业和功能承接,在战略性重大平台建设、交通等区域性重大设施建设、中长期通道预留等方面做好针对性的部署。

产业为本,制造当家:聚焦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一基本盘,多措并举,在产业空间的流转、更新、增量、增效、提质上奋发有为。

外引内育、招商留企:聚焦企业的集聚与成长,尤其是相关新兴行业的头部企业,在空间要素保障、设施体系支撑、创业环境营造等方面予以重点应对。

产城融合、强心特镇:聚焦空间的融合和极核的培育,通过产城之间的要素和功能的优化组织,通过中心城区、副城和节点城镇等龙头与核心载体的强化集聚,推动发展能级的全域跨越。

人文为魂、转换为要:聚焦历史文化资源严格保护基础上的活化利用与转换传承,最大程度发挥其在国土空间整体优化、品质提升和魅力塑造等方面的价值,给文化以空间,给空间以文化。

生态为底、蓝绿融合:聚焦原生山水的适应性保护和三生空间的融合共生。针对生态资源的原生机理和受损状态,及其与城镇、农业、乡村等伴生空间的内在关联性,探索更为精明的修复路径。

3.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3.1 区域协同发展

3.1.1 深度协同省域一体化进程

协同交通一体化进程。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联系,成为浙江大通道的重要节点。

浙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协同产业一体化进程。深化与先行地区的产业协作与优势互补,再绘新时代浙江产业向“新”进军的重要篇章。

浙江都市圈

协同生态一体化进程。促进“神仙居-楠溪江-雁荡山”重要生态地区整体保护和修复,成为浙江大花园的核心一环。

浙江生态格局

协同文化一体化进程。强化与浙东唐诗之路、衢丽温自然人文带的协同复兴,成为浙江“两环、多链”自然人文廊道和红色文化传承经典线路上的耀眼明珠。

浙江人文格局

3.1.2 全面融入温州大都市区建设

快速化、大纵深的交通互联。拓展县域中北部的联系纵深,协同优化枢纽集散和全域并网能力,在空间上予以适度超前谋划。

差异化、主动性的产业承接。主动承接科创文创、商务商业、先进制造等高成长性产业,做好精明和高效的空间保障。

全域化、分层次的功能导入。制定全局性、分片区、分时序的功能导入指导目录,宜居则居,宜业则业,推进功能的有机融入。

品质化、强治理的风貌协同。协同构建“山江共融、亮点纷呈”的城市天际线,并通过开放空间和景观风貌的协同管控和治理,营造一体化、品质化、特色化的都市核心区意象。

温州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

3.2 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将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

保护优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脆弱和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63.42平方公里(54.51万亩)。

保质保量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落实上级下达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在集中连片的高质量现状耕地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13.48平方公里(32.02万亩)。

绿色集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在确保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资源环境底线约束的基础上,坚持节约集约、紧凑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引导促进城镇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优化,划定城镇开发边界61.92平方公里(9.2万亩)。

国土空间三条控制线规划图

3.3 构建国土空间新格局

落实省、市两级国土空间规划格局,面向“一城一地一区”永嘉定位,落实“六个聚焦”永嘉空间发展策略,整体构建“两轴、三城、四组团”的县域国土空间新格局

“两轴”: 规划瓯江和楠溪江两大空间发展轴,凝聚全县发展向心力,引领全域空间一体化进程,彰显自然和人文的特色魅力。

“三城”: 规划构建“一主两副”的新时代城镇空间主体形态,提升首位度和整体竞争力,开辟山水城市现代化发展新境界。一个主城即中心城区七个街道;两个副城分别为由桥头-桥下-金溪组合而成的工贸副城、由岩头-枫林组合而成的文旅副城。

“四组团”: 规划在主体功能区方案基础上,根据都市区发展规律和永嘉全面融入温州大都市区重大战略部署,将“一主两副”外的区域划分为四大特色组团,即沙头——大若岩特色组团、碧莲——巽宅——茗岙——界坑特色组团、鹤盛——云岭特色组团、岩坦一溪下特色组团。

永嘉县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

4.农业空间

4.1 农业空间结构

依托永嘉县域地形地貌格局和农林用地及产业资源分布情况,以规模集聚、特色引领、品质提升和平台整合为主要导向,规划形成“两带、两区、五片、多点”的农业空间总体结构

两带: 即大楠溪民宿风情带、小楠溪农旅融合带,是永嘉未来农业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品质化的核心地带。

两区: 即两大产粮集中区,是永嘉未来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和质量提升的重要保护区域。

五片: 即五个特色农业片,其中西北片突出高山蔬菜、田鱼养殖等农产品;岩坦片突出杨梅、竹笋、素面等农产品;西南片突出水果、田鱼养殖等农产品;大若岩片突出板栗、早香柚等农产品;都市片突出乌牛早茶、楠溪麦饼、中药材、蔬菜等农产品。

多点: 即多个农业示范点,主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水产养殖等农业特色基地和示范项目。

农业空间结构规划图

4.2 强化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

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任务,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耕地功能恢复等措施,实现规划期内耕地数量稳中有升;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加大垦造耕地,探索山坡非林农用地与平原林地置换路径,拓展补充耕地渠道,着力破解“占补难”问题;严格实施耕地用途管制,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落实“耕地智保”应用场景,全面推进“田长制” ,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

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通过多项举措推动永久基本农田质量有提高、生态有改善、安全有保障、收益有提高。

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开展“千亩方、百亩方”耕地集中连片整治,通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田间道路系统、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等措施,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绿色化水平。

耕地集中连片整治示意图

4.3乡村振兴

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农村宅基地:在省级规划五类村庄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永嘉自然地理格局、乡村产业发展基础、村庄建设基础以及村风民俗特点,拟按照“集聚提升中心村、保护开发特色村、城郊融合管控村、搬迁撤并特定村和保留改善一般村”分类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优化农村宅基地供给。

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按照乡村生活圈设施配置标准、乡镇(片区)级规划和村庄规划,分类对集聚提升中心村、保护开发特色村、城郊融合管控村和保留改善一般村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同时,为落实永嘉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要求,重点引导集聚提升中心村和保护开发特色村的转型发展,合理安排宅基地和配套设施用地,并重点保障好乡村新业态用地。

突出“乡村设计”和“社区营造”,深化乡村风貌管控:深化“浙派民居”在地化探索。重点对传统耕读、山野逸居和新楠溪等特色民居类型进行艺术+、文创+等特色化设计,针对性实施布局、色彩、材料及风格等乡村风貌管控,提升乡村吸引力,传承传统人居典范。乡村社区营建探索。从社区生活出发,集合各种社会力量与资源,通过乡村社区中人的动员和行动,优化和改善乡村社区的组织、治理和发展进程,提升乡村生命力。

乡村风貌

5.生态空间

5.1 生态空间结构

构建“一区、双屏、五廊、多脉”的生态空间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空间实施更为精准的分层次、分类型管控

一区: 即楠溪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永嘉打造现代化山水名城、诗意栖居之地的重要依托,也是永嘉实施“两山转化”的先行示范区。

双屏: 即括苍山脉和雁荡山脉两大绿色屏障,是永嘉生态保育、水源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藏。

五廊: 即以瓯江及其主要支流为基,构建瓯江、楠溪江、西溪、菇溪、乌牛溪5条生态廊道。

多脉: : 即在“五廊”的基础上,进一步自然延展而出的岩坦溪、张溪、鹤盛溪、五尺溪、枫孤溪、花坦溪、古庙溪、陡门溪、鹅浦溪、中塘溪、金溪、山坑溪、昆阳溪、茗岙溪、澄田溪、黄潭溪、藤溪等大小楠溪江主要支流。

生态空间结构规划

5.2 自然保护地体系

整合重组自然保护地。结合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本次规划拟撤销龙湾潭国家级森林公园、四海山省级森林公园、五星潭省级森林公园和楠溪江省级湿地公园,进而将5处3类(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现状自然保护地作整合归一,成为楠溪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地分布图

6.城镇空间

6.1 城镇体系

贯彻“产城融合、强心特镇”空间策略,形成“一主、两副、多点”的城镇体系结构

一主: 7个街道组成的中心主城,打造温州“联杭接沪”北门户、永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市核心区重要组成部分;

两副: 集约化、规模化引导形成两大组合型副城,分别为“桥头-桥下-金溪”工贸副城和“岩头-枫林”文旅副城,前者强调工业用地供给保障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后者强调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及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加快集聚旅游要素;

多点: 以各乡镇的集(镇)区为主,以规模化、综合性中心村和特色村为辅,在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化、品质化、差异化发展,培育成为“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发展的空间基本单元。

城镇体系规划图

6.2 强化城镇产业功能

构建与温州都市新城区相匹配的城市经济。中心城区以发展城市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工贸副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旅副城发展体验式旅游业,便民经济在“多点” ,强化城镇产业功能。

实施“万亩千亿”工程。扩容提升经开区和高新园区,着力培育工业产业平台,以平台支撑产业发展。

守牢工业区块线。划定一级区块线和二级区块线,确保规划目标年工业用地有所增加,保障落实“产业为本、制造当家”发展策略。

深化全域工业空间治理,提高工业用地空间承载力。适度加大企业办公、研发、生活服务设施的用地/建筑直接供给或弹性预留力度。

工业区块线规划图

6.3 优化城镇服务功能

跨越升级,集聚更多都市级优质服务功能。在县城向都市新城区转变的重大历史时期,强调“新标新表” ,以都市区的设施标准推动服务功能的跨越升级,尤其在中央活动区、瓯江新城等重点地段,积极配置面向都市区人群的文化、休闲、商业、商务等优质服务设施。

全民友好,全面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归属感。加强行政管理、金融、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设施供给,努力实现路能畅通、水有保障、电无断续、气能到达、污能处理,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憩有佳园、购有名街,缔造美好家园。

空间均衡,优化人地协同的服务设施网络。在设施类型和规模总体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设施的空间可达性、易达性,通过抬高洼地、余量置换、开放街巷、相互引流等举措,以空间的精明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设施使用效率。

县域公共服务片区划分及中心体系规划图

6.4 提高城镇空间品质

优化蓝绿空间。对瓯江、楠溪江以及相关城镇空间内河流水系及其岸线、滨水空间进行创新设计引导,协同优化城市公园体系及各类各级绿地的空间布局,推动活力空间网络的系统升级。

推出城市新地标。在城市重要门户区、枢纽区、节点区和公共活动集中区,推出一批有地方辨识度的新地标和具有人文魅力的城市公共会客厅。

完善中心村城区城市设计及风貌管控体系。对重要视线通廊、重要城市界面以及建筑风格、形体、立面、色彩、高度、天际线等提出系统性控导要求。

县域景观风貌结构图

7.文旅特色魅力空间

7.1 保护优先,加大利用

楠溪江流域是诗画山水、宗族文化、耕读文化、红色文化的杰出代表地,古寨、古村、古建筑、古井、古道、古树等历史遗存丰富;楠溪江风景区是我国唯一的以山水田园风光见长的国家级风景区, “水美、岩奇、瀑多、村古、林秀”也被称为“楠溪五绝”

聚焦楠溪江景区和流域,打造“彰显永嘉之美的特色空间、展示永嘉之治的重要窗口” 。在保护好楠溪江树枝状水系自然生态系统、保留楠溪江流域文化本底价值的前提下,通过修编《楠溪江风景区总体规划》,适当提高开发利用强度。

楠溪五绝

7.2 守护传承,古为今用

维持山水田园村落格局。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县级以上文保单位等实行名录保护、建设控制,实行分层、分类管控。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

促进对历史遗存的活化利用。对老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提取传统建筑元素运用到现代建筑建设和改造中,植入文旅新业态,开展常年化的非遗活动,把祖宗遗产变成有地方辨识度的文化明珠、网红打卡地、热门旅游IP,把红十三军旧址打造成传承红色根脉的精神高地。

历史遗存的活化利用

7.3 内畅外联,可达易达

落实推动温福铁路、乐永青高速公路、温义合高速公路、江东大道、上塘-大若岩公路、S324改建段、S323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加强楠溪江对外交通联系,健全内部交通网络,强化枫林、黄田高铁站旅游集散功能,减轻节假日客流压力,确保景区可达、易达、速达。

楠溪江风景风景名胜区重要交通设施支撑示意图

7.4 增存并举,优化布局

用好增量。文旅副城、云岭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平台,加快旅游诸要素集聚,重点突出引进旅游头部企业,打造酒店集群,切实提高楠溪江综合接待能力。

盘活存量。大小楠溪两岸的美丽村庄,做优环境,引进文创力量,对乡村进行艺术改造,丰富旅游活动,使之成为诗意栖居的新田园主义生活“微目的地” 。

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凝聚各方力量,推出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体旅融合、养旅融合的观光休闲度假产品。

创新升级。在楠溪江古道抢救修复的基础上,结合防火道、隔离带建设,创新谋划“华东最大健身步道网络” 。

旅游空间结构图

8.支撑体系

8.1 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布局

8.1.1 交通发展定位

以“联杭接沪的温州北部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重点构建两大时空-交通圈。

高铁“1+2”时空圈:至省会杭州1小时、至长三角中心城市和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核心城市2小时。

县域“15+20+30交通圈”:80%以上的乡镇15分钟到达高速互通、20分钟到达客运枢纽、30分钟到达县城

综合交通圈示意图

8.1.2 交通规划布局

通过强化高铁直通、加密高速公路、建设过江通道和完善网络结构,实现大能力快速运输和区域高效率联通,并加快融温拥江发展和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

“三横两纵”的铁路网络。三横:甬台温铁路、乐清港口铁路支线、温丽衢第二通道高铁(预控);两纵:杭温高铁、温福高铁与杭温高铁联络线。

“四横两纵”的高速路网。四横:乐永青高速、温州绕城北线、金丽温高速、温岭至永嘉高速(预控);两纵:诸永高速、温义高速。

“五横两纵”普通国省道。五横:G637、S324、S325、G104、G330;两纵:S208、S211。

近期重点加快府东路过江通道建设,推动江湾路过江通道项目早日启动,深入研究环城东路过江通道可行性

综合交通规划图

8.2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p 以构建“30-15-5分钟城乡生活圈”为目标,建立“县级-乡镇(街道)级-社区(村)级”三级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完善分级设施配置标准。

p 以服务人口规模、人口年龄与需求结构为主要参照,结合城镇空间形态、开发强度和交通设施基础,进一步精准设施选址、空间布局、功能复合开发等具体建设要求,确保高效传导和实施落地。

p 按照规划乡镇(片区)单元划分方案,基于现状设施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综合评估,通过“新增、扩容、提升、置换”等多元化路径,推动设施集约布局和节约利用。

三级生活圈设施配置要求示意图

9.打造精致中心城区

9.1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构建“一T两心三区四片”的中心城区空间框架,规划2035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为60万人左右。

一T: 瓯江和楠溪江组成的一个城市T台,是中心城区空间拓展的主要轴线、片区组团之间的主要纽带、跨江融温的主要通道和界面、生态空间和开放空间的重要地带。

两心:上塘中心圈和大瓯北中心圈(由现瓯北、黄田、三江、乌牛城区组成),同时也是市级规划初步确定的两大市级副中心。其中:上塘中心圈主要承担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中心职能;大瓯北中心圈是产城融合的主要区域,也是温州“一体两翼、拥江面海”空间结构中“一体”(一江两岸)的组成部分。

三区:温州中央活力区组成区域,是协同要求最高、拥江融入城市能级最高的区域;瓯江新城组成区域,是协同要求较高的区域,也是拥江融入的主引擎;其他部分则是温州大都市区的建设协调区域。

四片:峙口片、东华片、三岙片是城区主要工业空间;罗东片是高端养老集中空间。

中心城区功能结构图

9.2 中心城区道路设施布局

以温州北站枢纽为中心,构建由高铁、高速、快速通道、干线公路、主次干道组成的永嘉中心城区更为快捷便利的和温州老城区联系更紧密的交通网络框架。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9.3 中心城区风貌控导

将中心城区划分为人文上塘、活力瓯北、枢纽黄田、品质三江、高新乌牛五个城市景观风貌分区,分析各分区山水格局关系,塑造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在风貌分区中再划定重点风貌管控区片,对建筑群体关系、单体建筑设计、街道界面、视觉廊道、地标式广场等提出控导要求,争取形成“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道是可以漫步的、城市是有温度的”景观风貌特色。

中心城区风貌分区划分图

人文上塘风貌区:展示人文底蕴与文脉传承的乡愁市井风貌区,重点地段为屿山和鹅浦及周边,突出“显山露水”的山水廊道及视线组织,整体营造“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山水相依、山环水抱”城市意象,重点管控绿嶂山、屿山、下塘山、乌岩山4个山体公园和鹅浦河、中塘溪、下塘溪滨3条滨水带状公园。

活力瓯北风貌区:展示瓯北工业文化时尚制造与潮流生活交织的滨江产城融合风貌区,重点地段为双塔公园文化休闲核和新桥路产城联动核,重点管控沿双塔路城市综合发展主轴、沿瓯北大道滨水生态休闲轴、沿阳光大道滨江景观体验轴3条轴线和4条通山理水的城市慢行通廊。

枢纽黄田风貌区:展示高铁引动下的现代商务新区风貌区,重点地段为高铁新城,整体营造“西有生态绿脉,东有滨水休闲“的开放型空间格局,并形成“三横一纵、两湖四溪”生态休闲网络和城市开放空间。

品质三江风貌区:展示“东依群山、三面环水”的高品质都市新区风貌区,重点地段为商务区和北外滩。其中北外滩片区,以“世界级瓯江文化水岸,中国山水人居新典范”为发展目标,集“文、商、旅”功能于一体,彰显“拥江融入、显山露水、大气开合”风貌特色,打造新时代国际文化水岸。

高新乌牛风貌区:展示永嘉东门户形象、演绎山河江城融合、体现高科技产城一体复合风貌区,重点地段为码道片区,围绕“精心营造滨江天际线、重塑激活码头价值”核心理念,打造瓯江新城核心区北岸门户窗口形象。

相关推荐

​毛启国:我国正规公安部队体制、番号沿革

​毛启国:我国正规公安部队体制、番号沿革

87

毛启国:我国正规公安部队体制、番号沿革 图: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官兵 我国公安部队由正规公安部队、地方公安部队和边防公安部队组成。正规公安部队亦称主力公安部队,指军...

​盘点被PS大神恶搞玩坏的10大明星

81

盘点被PS大神恶搞玩坏的10大明星 文、虫哥 自从有了PS,娱乐圈成为PS高手们恶搞整蛊的对象,分分钟能让他们更加光鲜亮丽美艳动人,也能一秒中让他们雷死人不偿命,下面虫哥搜集了...

​孙妍在:领家有女初长成 国民精灵最爱EXO

179

孙妍在:领家有女初长成 国民精灵最爱EXO 有韩国媒体策划了一个体育明星画廊栏目,在艺术体操明星孙妍在的画廊中收录了孙妍在生活、写真、训练等各个方面五百余张绝美图片。图为...

​焚书坑儒:历史的黑暗一幕与文化的反思

​焚书坑儒:历史的黑暗一幕与文化的反思

102

焚书坑儒:历史的黑暗一幕与文化的反思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事件让我们感到震惊和愤慨,而“焚书坑儒”无疑是其中最为惨痛的一幕。这一事件不仅是对文化和思想的打压,...

​以一挡十,入选中华十一绝,忽雷太极—王起

​以一挡十,入选中华十一绝,忽雷太极—王起

99

以一挡十,入选中华十一绝,忽雷太极—王起 视频加载中... 中国武术传承千年、博大精深 武术流派多如鸿毛、武艺精湛 武林大会更是群英荟萃,各显身手 飞檐走壁、虎步生风、行云...

​还记得《武林外传》的扈十娘吗?她现在长这样

​还记得《武林外传》的扈十娘吗?她现在长这样

121

还记得《武林外传》的扈十娘吗?她现在长这样 又到了每天一大早就要暴露年龄的时间!曾经记忆中的ta们,现在长什么样了呢,在做什么呢?好久不见,你们还好吗? 《武林外传》这...

​韩国特种部队KSF总兵力近3万,以训练严格著称

172

韩国特种部队KSF总兵力近3万,以训练严格著称 1月15日,韩国“三湖珠宝”号货船在阿拉伯海遭索马里海盗劫持。1月21日凌晨,韩国代号为“亚丁湾黎明作战”的营救行动拉开序幕。6点...

​龚玥菲从《新金瓶梅》到夜场舞台的跨界女星

​龚玥菲从《新金瓶梅》到夜场舞台的跨界女星

179

龚玥菲从《新金瓶梅》到夜场舞台的跨界女星 在娱乐圈的璀璨星空中,总有一些名字以其独特的光芒吸引着世人的目光,龚玥菲便是这样一位令人瞩目的存在。她因在《新金瓶梅》中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