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国民党高级将领黄维,被我党俘虏后改造27年,后来怎样了
1948年12月15日,黄维作为国民党的高级领军人物,在被我党俘虏之后,我党苦心改造27年,后来怎样了?
从小的“正统思想”教育,让他充满着“理想主义”
1904年黄维出生于江西的一个村子,从小家庭条件拮据,后考入了当地的师范院校;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结识了当时中共地下省委的赵醒侬,经他介绍后成功进入黄埔军校进行深造。
在校期间,深受当时国民党的“正统思想”的教育和培养,使其固执地认为只有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三民主义才是真正可以救国救民的,而其他任何思想都是“无用主义”。
在他身上的这种所谓的“正统思想”以及固执,也为其后面的经历铺垫了基础。
骁勇善战展风采,一骑绝尘步步升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的黄维,在几次战斗中的优异表现,很快让当时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蒋介石注意到了这个优秀的苗子,并且迅速提拔了他;
从此黄维便一步一步高升,直至成为国民党的中将和蒋介石的得力干将之一的高位。
淞沪会战一战展英名
1937年的淞沪会战,一开局便是逆风:在日军的猛烈进攻下,罗店失守。蒋介石大卫震怒,下达最高军令——必须夺回罗店。
当时的67师团长陈诚已身负重伤,时任师长的黄维临危受命,被陈诚命令:
“哪怕把建制打没了,人打光了,也不能把罗店丢了!”
接到命令的黄维却十分的冷静沉稳,在认真分析了战局之后,他教导手下的士兵一定要利用好身边的防空洞和掩体,要尽可能的减少伤亡。
于是在训练有素的日寇猛烈进攻下,士兵们按照黄维的指示竟然真的避免了大范围的伤亡,并且
极大程度地减缓了日寇进攻的速度。
但是由于敌我双方的武器差距,日军在眼看无法攻下罗店之时迅速调来了装甲部队,我方却没有反坦克武器;所有士兵就只能殊死搏斗。
据当时的记载,此次战争除了一名负责传递通讯信息的电报员之外,就连文书员、炊事员都扛起了武器冲在了最前线。
虽然此次战争最终仍以我方失败告终,但是极大程度地削弱了日军嚣张的气焰;也让黄维骁勇善战的名号从此打了出去。
并且在此后前往江西的途中受到了蒋介石的召见和表彰。
武汉会展勇出击,一举击破日军迂回攻击的幻想
1938年,日本侵略军侵入到我国武汉地区,武汉会战便在此展开;这场战争是抗日战争防御时期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争。
战场上,黄维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在激烈的战斗中,他鼓励士兵们奋勇杀敌,保卫家园。
黄维深知武汉会战对于全国抗战局势的重要性。他日夜操劳,分析战况,不断调整战术,以应对敌人的猛烈进攻。
在艰难的时刻,他坚守阵地,决不退缩。哪怕战斗异常惨烈,伤亡不断增加,他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最终虽然武汉仍然沦陷,但是此次战争成功击破了日军想要通过武汉迂回德安的幻想。
一代骁勇站错队,淮海战役终被俘
1948年在淮海战役的烽火硝烟中,黄维所率的国民党第十二兵团陷入了重重困境。
黄维率领的兵团原本采取快速推进的战略,但解放军却通过巧妙的战略布局和让黄维的战略布局屡屡受挫。战场上,黄维的部队遭遇了解放军的顽强阻击,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解放军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术,分割包围、逐个击破。黄维企图突围,但多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随着战斗的持续,黄维的部队陷入了弹尽粮绝的绝境。最终在1948年12月15日,黄维兵团被彻底歼灭,黄维也被我党成功俘虏。
充满坎坷和艰辛的改造生涯
被俘后的黄维,一开始表现出了极度的顽固和抗拒:他“坚守着”对国民党的愚忠,拒绝接受我党的改造;他固执地认为自己的失败只是时运不济,对于国民党的腐败和反动本质毫无认识。
这种顽固的态度使得我党在对他的改造初期,陷入了困难。
我党负责改造俘虏的管理人员深知: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观念绝非易事,需要耐心和智慧。
于是只能先从他的生活方面入手:
在黄维刚进入改造所的时候就被查出了多达五种的结核病,但是我党并没有因为他是战犯而放弃为他治疗;反之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我党为他提供了精心的治疗和照顾。
在医护人员长期坚持下的关怀和治疗当中,黄维的结核病基本的到了控制和恢复,这也让黄维的内心第一次产生了动摇。
而不仅如此,在黄维每日的固定饮食中,都会有牛奶、鸡蛋和几两的肉类。
从一开始的猪肉到后来的牛肉和黄羊肉,不论当时我国多么困难,都会竭尽所能保障改造人员的饮食,这种宽广的胸怀和落到实处的人道主义关怀,足以彰显我国对俘虏的改造从来都不是强制的、暴力的。
而在多年之后黄维得以出狱后,他才从别人的口中了解到,在当年的改造生活中,国家并没有充足的肉类储备;每日的肉类都是国家专门派工作人员到内蒙古打猎而来。
随着当年特殊时期的到来,哪怕周围的工作人员都已经因为长时间的饥饿而浮肿发胖,也没有克扣过改造人员的伙食,当时在狱中的黄维内心产生了第二次动摇。
哪怕过了多年的黄维提起,仍然是眼含热泪。
在对改造者有了基础的生活保障后,思想改造也在积极进行
一开始的黄维在身体得到一定恢复之后,便将目光投入到了“永动机”的研究当中。
这一想法很显然是不现实的,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来探望黄维的朋友都劝告他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好好改造;但固执的黄维却不这么认为,仍然坚持己见。
因此管理人员不得不认为,这是否是黄维逃避改造的一种手段呢?
在1959年的时候,郭沫若到监狱视察老友黄维,于是他就将改进后的图纸交给了郭沫若,希望能够通过他传递到上面,能够让自己得以继续研究。
后来在张治中等人的帮助下,周恩来总理在仔细审阅了黄维的设计图后特批可以研究。从此改造所便批准了黄维可以在开展学术研究。
正是这一特批,再次让黄维内心对共产党的刻板印象发生了改变,对共产党的认可也在他的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在一日接一日的改造生活中,黄维与其他战犯的相处中,思想也逐渐受到了影响。
他看到了一些曾经和他一样顽固的战犯,在经过学习和改造后,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投入到改造中,并为新中国的建设出谋划策。这些身边的例子,让黄维开始反思自己的坚持是否真的有意义。
从那以后,黄维从之前的被迫学习和劳动转变为开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和改造中。
他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研究毛泽东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他开始主动参与劳动,通过实际行动来改造自己。在劳动中,他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共产党的宗旨
由于黄维在此阶段中的巨大转变和优异表现,1965年我党组织了第一批战犯到各个地方进行参观和学习,其中就有黄维的名字。
带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以及对女儿强烈的思念,黄维跟随着大部队来到了当时的杭州参观:在杭州,黄维深刻意识到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建设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在参观结束后我党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特许黄维可以去见自己的女儿。黄维便来到了女儿黄慧南所读高中附近的一处酒店,在那里见到了自己朝思夜想的女儿。
虽然现场有工作人员陪同和监督,但是能和自己的女儿说说话聊聊天,这对当时的黄维来说已经是一种巨大的满足;当然,在他的内心当中,从此也更加坚定了对共产党的认可和拥护。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改造,黄维终于实现了思想的彻底转变。
他不再是那个顽固不化的战犯,而是一个能够正确认识历史、反思自己错误的新人。因此在1975年,黄维得到了特赦。
27年改造生涯结束,重新做人、为国拼搏
在得到特赦出狱后的黄维被安排在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在此期间黄维并没有落下学习,仍然积极学习共产党新思想,并且在工作期间多次得到我党最高领导人的表彰和接见。
得到表彰后的黄维,仿佛更加充满了干劲儿:出狱后的黄维心系自己的家乡,利用假期时间多次回乡探亲,并且积极投入到家乡的建设当中,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在1983年,不论是思想境界还是工作成绩均表现良好的黄维被选为乘务委员,并且出席了第六届的全国政协会议;这标志着黄维真正从“战犯”的迷途中彻底涅槃重生。
不幸的是1989年黄维突发心脏病离世,属于他的人生至此结束。
在今天,回顾黄维的人生历程,我们应当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坚信,通过正确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总能够实现从迷途到新生的转变,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
抗日战争纪念网:《黄维,一个将军的“改造”》 2018-11-08
抗日战争纪念网:《国民党高级将领黄维》 2018-04-14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