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战犯张景惠当面问儿子:你我皆汉奸,你怎么身着解放军服装?
在“东北王”张作霖的几个结义兄弟里,张景惠更像是一个“另类”。一来他以88岁高龄病逝,是兄弟八人中最长寿的一位;二来他也是张作霖结义兄弟中唯一一个投靠日伪充当民族败类的汉奸。
影视作品中的张作霖结义兄弟
且不说张景惠在奉军入关时曾一度担任仅次于张作霖的奉军副司令和北洋政府陆军总长等要职,即便是同为义结金兰之交、曾因热河丢失而一度被冠以“鸦片将军”的汤玉麟,晚年也选择了拒绝出任伪职的平静生活,与之就任伪满“内阁总理大臣”的表现形成了强烈反差,让人一言难尽。
当然,颇具戏剧性的一幕是,当1950年8月初由苏联引渡回国的张景惠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见到身着解放军军装的儿子时,不由惊诧的脱口而出一句:“你我都是‘汉奸’,你为何身穿解放军服装?”
要知道,仅仅在几个月前,儿子张绍纪还是与自己一道被关押在苏军收容所里的战犯,再往前追溯的话,对方又是常伴自己这位“伪满内阁总理”身边的翻译。无论从哪个层面分析,“汉奸”的罪名似乎都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为何再次会面时,自己的儿子摇身一变竟成了解放军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了呢?
一切还要从张景惠与张绍纪复杂多变的父子关系开始说起。
早年以卖豆腐为生的张景惠,在因缘际会下结识了绿林出身的张作霖,一拍即合下,二人共同走上了建立“保险队”而后投靠地方军队的创业道路。个中艰辛自不必赘述,关键是张作霖对这位跟随起家的老大哥极为信任和赏识,自己每做到一定位置必然会提拔对方为副职,长此以往。
影视作品中的张景惠
只是,对那个时代的传统军阀而言,家族宗法观念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一如张作霖下决心培养张学良继承奉军“衣钵”一样,张景惠对儿子的重点关注和历练也不逊色。遗憾的是,长子不仅未能担负起自己的初衷愿望,反而因“五毒俱全”活而成了自己的一大负担。
无奈,自己将全部精力集中在“老来得子”的小儿子张绍纪身上,说宠溺也好,说疼爱也好,总之,年幼的张绍纪在富足优渥的家境中,得到了张景惠的格外偏爱。
不过,随着张绍纪9岁时那场震惊全国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父子二人的命运也随之悄然发生变化。占领东三省后的关东军兜兜转转,逐渐将张景惠视为“伪满洲国”组阁的不二人选。
一来他是张作霖最早的“战友”、东北军元老,由其出面加入伪满内阁,更便于日方笼络一批为自己服务的势力集聚;二来作为东北军中的老派代表,张景惠在少帅张学良接掌东北后基本处于闲棋冷子的状态,此时对权位的渴望和贪恋不可谓不强烈。因此,关东军对拉拢张景惠加入伪满洲国体系中来显得势在必行。
接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的张学良
国难当头、大敌当前,张景惠也全然不顾什么礼义廉耻和万民唾骂,屈膝投向日伪怀抱,成了不折不扣的典型“汉奸”。凭借对日方奴颜婢膝般“忠诚尽职”,张景惠于1935年5月接替郑孝胥出任伪满洲国内阁总理一职,成了在这个小圈子里地位仅次于末代皇帝溥仪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存在。
与张景惠公开变节投敌的耻辱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绍纪却在青年时期便深刻体会到国仇家恨的滋味。
1940年初,受堂兄、共产党员张绍维的邀请,18岁的张绍纪踏上了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留学深造之路。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封闭的东北环境中未曾接触到的马列主义著作。面对国破山河碎和国人备受压迫的屈辱现状,张绍纪在堂兄引荐下,秘密加入我党领导的进步组织“东北青年救亡会”,自此开始秘密从事反日爱国运动。
一年后,张绍纪受党组织委派回到长春家中,借探亲之名暗中探查关东军将领调动情况。原来,随着苏德两国开战,苏军统帅斯大林向我党发出了情报支援的请求,希望我方能设法捕捉并传递出时任关东军满洲防卫总司令的山下奉文去向信息,以便苏军做好远东地区的排兵布阵。
留学期间的张绍纪
考虑到张绍纪“伪满洲国总理”之子的特殊身份便利,自然是执行这一任务的最合适人选。最终,借主动学习“文件精神”的名义,张绍纪通过翻阅张景惠办公室文件及私下与“伪满洲国”交通部门官员交流,成功获取到有关山下奉文调往太平洋战场发动对马来西亚、新加坡作战的关键讯息,为苏军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1943年回国后,张绍纪正式成为我党在长春情报小组的负责人,以“伪满洲国总理之子”身份开启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潜伏”生涯。两年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同时,包括自己父亲张景惠在内的一众“伪满洲国”要员们计划趁机逃离长春。而隐藏身份的张绍纪在提前得到情报后,迅速向组织做了汇报并协助苏军展开搜捕。
只不过,由于他本人身份始终未公开,加之又是汉奸张景惠之子的敏感身份,因此也就免不了与张景惠、溥仪等“伪满洲国”战犯们一同被羁押在苏联西伯利亚地区,这一去便是5年时间。
这是最能考验一名“红色特工”党性原则的关键时刻,尽管此时的张绍纪并未正式加入党组织,但无论就民族情结还是现实大义而言,他都无一例外的具备一名忠诚坚定党员的全部素养。
1950年8月,随着苏联向新中国移交原“伪满洲国”战犯时刻的到来,张绍纪也在“沉寂”多年后首次公开穿上了人民解放军的服装,成为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工作人员。
抚顺战犯管理所陈列馆
值得一提的是,当管理所负责人对一众刚刚返回故土、充斥着“即行处决”忐忑心理阴影的战犯们作劝说开导工作成效不明显时,正是张绍纪这位昔日战犯们眼中再熟悉不过的“小张”挺身而出,将我党对战犯“灵魂改造”的宗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他们积极配合教育改造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从汉奸之子蜕变为人民战士,张绍纪走过了整整28个年头。自此,他将自己的名字更改为“张梦实”,寓意梦想实现、得偿所愿。正如他在个人自传中挥笔写下那首诗一样:
“出生不由己,道路可自寻,家国有大义,岂敢私废公。”
晚年的张梦实夫妇
这是他多年来埋藏心底的真实声音,也是他理想信仰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