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屯门之战,看似是明朝的胜利,实则埋下了自负的祸根
明朝屯门之战,看似是明朝的胜利,实则埋下了自负的祸根
明朝的对外战争中和蒙古部落的战争最为频繁,除此之外,明朝中后期与日本倭寇的战争也相对比较频繁,在这些战争之外,明朝还和当时的葡萄牙进行了一场大战,这场战争的胜利方是明朝,但是在这场战争的胜利成果背后却埋下了不小的祸患。这场战争的最初是由试探开始的,葡萄牙当时想试探中国的真实实力,并以此来谋取自己的利益,于是他们就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对当时的中原地区进行骚扰,最后双方在海上发生了激战,最终以明朝打败葡萄牙为结束。在这场战争之后,葡萄牙虽然没有强力进攻中原地区,但却只是改变了政策采取迂回欺骗的方式,最终在战争结束之后的时间里把中国的澳门地区骗到了手。
屯门之战的起因
屯门之战应该是中国和西方发生的第一次直接冲突,这也是一次成功的抵御外敌的反抗战争。在明朝期间,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欧洲的资本主义也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商人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随着新大陆的发现,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东方的土地上有着许多未知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为了进一步的扩大自身的利益,当时的葡萄牙国王你的派遣军队去试探中原地区的情况。在这些人的眼中,中原地区属于蛮夷之邦,所以他们采取的方式是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粗暴的强势入侵,虽然当时的明朝军队在第一时间把这些骚扰军队全部支付,但随着时间的递进,在沿海地区,对于当时的明朝百姓进行侵扰的外来船只越来越多。根据《百度百科——屯门之战》可以了解到:“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葡萄牙的薛魁拉(Diogo-Lopes de Sequiera)从里斯本驶向东方,他的任务之一就是奉葡萄牙皇帝曼纽尔一世的敕令收集中国的情报,但行至满剌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就因为其强盗行径遭到当地居民的痛击而不得不逃离了。1511年8月24日,葡人阿方索·德·阿布奎在遭到激烈抵抗后侵占了满剌加,满剌加变成了葡萄牙的中转站。”
在这次事件之后,葡萄牙政府对于当时中原地区的侵扰放松了一段时间,但好景不长很快葡萄牙方面就派遣了一支军队,想要登陆明朝地区与明朝的统治者商量商业贸易往来的事情,而明朝这方面基于本国的禁海政策拒绝了葡萄牙方面与之相谈的意向。要知道当时的葡萄牙之所以如此的傲慢,都是因为自身的商业发展所带来的自信,对于葡萄牙来说,商业发展等同于国家的根本,所以为了让当时的明朝政府能够同意双方进行商业往来,它再一次的发动了进攻并成功的占领了屯门地区。明朝之所以不允许和葡萄牙进行商业贸易上的往来,主要是因为葡萄牙曾经失信于明朝,在明朝初期国家还没有对沿海进行封闭政策的时候,葡萄牙人就曾经多次侵扰沿海地区的百姓,这也是为什么会断绝与其贸易往来的主要原因。
葡萄牙人在攻占了屯门地区之后,在当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犯罪活动,并且还立上了石碑,他们把屯门地区当作了自己的一个据点,不仅对当地的百姓进行烧杀抢掠,还在当地制造火器,准备对明朝进行进一步的进攻。只是这个时候明武宗对葡萄牙的使者进行了召见,在与明武宗进行会面之后,葡萄牙人依照着自己外国使臣的身份肆意妄为,最终招惹了所有朝廷大臣的厌恶,双方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得到恶化。在明武宗去世之后明世宗对葡萄牙的态度进行了进一步的转变,他开始下令禁止葡萄牙人出现在中国沿海地区进行商业贸易,而这个时候屯门地区依旧被葡萄牙人占据着。
屯门之战的过程
在正德年间,葡萄牙突然在屯门地区频繁的活动,甚至新增了一艘巨大的货轮,鉴于当时对于葡萄牙人的坚决抵制政策,当时的海军首领对葡萄牙人进行了口头上的警告,要求他们立刻离开明朝的海域范围。但当时的葡萄牙人却置若罔闻,一直没有撤退的打算,于是在经过很长时间的商议之后,当时的沿海地区军队就对它进行了武装驱逐,但没想到在这次驱逐过程中,他遭到了葡萄牙这方的武装抵抗,并因为对方的两艘助力船只而遭到了失败。这次失败并没有打消明朝方面的信心,在这次战争之后,他们还获得了一些葡萄牙人的武器及船只资料。这些地方的机密资料都被记录在了《殊域周咨录》之中,里面是这样记载的:“有东莞县白沙巡检何儒,前因委抽分,曾到佛朗机船,见有中国人杨三、戴明等,年久住在彼国,备知造船、铸铳及制火药之法。令何儒密遣人到彼,以卖酒米为由,潜与杨三等通话,谕令向化,重加赏赍,彼遂乐从。约定其夜,何儒密驾小船,接引到岸,研审是实,遂令如式制造。举兵驱逐,亦用此铳取捷。夺获伊铳大小二十余管。”
葡萄牙战舰
在明朝正德年间和对葡萄牙的战争之中,由于皇帝朱厚照的意愿,所以当时并没有对葡萄牙进行彻底的打击,他们依旧可以在中国沿海地区肆意的进行活动。不过在嘉靖皇帝登位之后,一切就发生了改变,当时明朝政府正处于鼎盛时期,为了显示自己的国家实力和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明朝军队和葡萄牙进行了一场战争,这就是真正的屯门海战。他们还在,虽然最终以明朝的胜利为结局,但其实这个胜利来之不易,若不是提前得知了敌方阵营的战力部署情况,还模仿了对方的一些新式武器的话,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还很难判定。而这次对外战争的胜利,让人们记住了一个民族英雄汪鋐,在他的生祠中记载下了这次胜利战争的不易之处。根据《重建汪公生祠记》记载:“公(汪鋐)以儒发身戎务,若非素习,壹旦挺身行阵,摧数百年未睹之强寇,岂偶然者哉!公生平忠义自许,剔历中外,始终壹节。”
屯门海战的结果及后续
这次明朝与葡萄牙之间的屯门之战主要依靠的还是将领的谋略,明朝军队是依靠封校以及燃料给当时的葡萄牙战舰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才获得了最终的胜利。据说当时葡萄牙人的船只在着火之后,由于它们是迎风作战导致火势越烧越大,最终葡萄牙军队士兵只能够跳下船只求生。而这时的明朝军队则在后边紧追不舍,最终彻底把他们打压了下去。在进行对战过程中,当时的明朝军队将领汪鋐不仅仅只采取了这一个重要措施,除了向对面的敌对船只投放燃料和火箭之外,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派人偷偷的潜入水底,把那些没有被点燃的船只全部凿漏了,最终他迫使所有的葡萄牙士兵只能够在水里挣扎求生,这次战争也就因此大获全胜。
明葡海战
在这一次屯门之战结束之后,当时的明朝和葡萄牙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水火难容阶段,当时的明朝政府甚至下达了一条命令,那就是只要看见带有葡萄牙旗帜的船只就彻底销毁掉,不过这条命令并没有得到太多实施的机会,因为在此后的20年里,葡萄牙都没有再敢侵扰当时的沿海地区。虽然葡萄牙在这次战争之后安分了一段时间,但他们的野心一直没有消灭,在这次战争的影响逐渐消失之后,他们转换了思路,开始贿赂明朝的沿海地区官员,在经过大量的金钱腐蚀之后,他们得到了在广东澳门进行暂时居住的权利,而就是这看似不重要的暂住权利去让他在后来彻底把控了澳门地区。从《百度百科——屯门之战》里我们可以理解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葡萄牙人成功贿赂广东官员换取在澳门通商权,明穆宗隆庆六年(1573年)终于获明朝政府准许以租地形式在澳门居留,成为在中国的首个落脚点。”
总结
在明朝的对外战争之中,大多数时候明朝都是胜利的一方,虽然有些战争留下了不小的后果,比如这次屯门海战就留下了相对比较大的隐患,让后来的澳门地区彻底离开了祖国的怀抱。但相比其之后的清朝,明朝在对外战争中绝对没有表现出懦弱,不论敌人的强大与否,在进行开战的时候,明朝政府都抱有绝对的自信和对领土的绝对捍卫权,在对葡萄牙人的时候是这样,在对面对的时候也是同样如此,就连后来面对即将破败的国家以及强大的清朝军队时,明朝这方面也没有弃械投降的打算,不论结果如何,这样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存在。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屯门之战》、《殊域周咨录》、《重建汪公生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