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速写模范生门采尔,学习速写综合技法!
大家好~~又是一个快乐的星期五,学长带着LAO大师第二期登场啦!
还记得嘛?上一期的主题是具表画家阿利卡,学长分析了许多关于创作构图的小技法。但有些小伙伴反馈说不太了解这个画家,内容稍微有一点不接地气。因此,学长在这一期的主题中,选择了一个借鉴率更高的速写大师——门采尔!
Adolph Von Menzel
速写属于“老三样”中重要组成部分,这几年来速写的地位越来越高,越来越受学院的重视,从色彩、素描的“小弟”一路发展到现在独当一面的“老大哥”。
为什么说得速写者得天下! 因为从速写是最能看出考生灵性和基本功的一门科目。是素描的基础,是考验绘画能力的关键。除了勤练之外,别无他法。
by 画者不语
门采尔是个德国人,他有着德国人严谨、踏实、勤奋的特点,但他从来不是学霸,更不是天赋性的画家,因为他的固执和木讷,当年18岁的门采尔考入柏林美术学院不到六个月就被劝退了。但也正是因为他这股“倔气”,在一生中他画了无数幅素描速写稿,勤于练习,被人称之为得了“绘画狂热症”的疯子。最终天道酬勤,在他的后半生他严谨朴实的绘画风格受到世人认可。
70岁时被聘为柏林大学名誉校长,
71岁时被俄国彼得堡美术学院聘为荣誉院士,
90岁去世时德国皇宫为他举行了只有元帅,将军才能享有的盛大葬礼。
我们的小伙伴当年在美院附中的时候交速写作业最喜欢临摹门采尔了,因为他的速写非常容易出效果,显得工作量大。拿着碳素笔几笔一勾再一抹,大氛围烘托得细节显得层次丰富,时间不够的时候多临几张,事半功倍。
by 门采尔
因为门采尔采用的是非常综合的速写技法,就像武侠小说中正统出生、面面俱到的武当派,不会给你太多惊喜,但很实用,拿得出门面。
大师速写中还有另一派——特点鲜明但争议颇大的崆峒派、逍遥派。像席勒、克利姆特的速写,笔法诡秘飘零,灵气逼人,但七杀拳虽力道狠辣,却伤人伤己,他们的速写一旦学不好就会走偏。有些同学只学到了表皮的风格,内在的筋骨却丢失了,走向另一个表现化、风格化的极端。
by 克利姆特&席勒
俗话说还没学会走稳就不要学跑,就让我们一起踏踏实实地走进门采尔的速写世界,去从各个角度学习他的精髓吧!
有人说,美人在骨不在皮,这话对一半。
皮相自然也是重要的,但是在速写中,先有骨再有皮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骨是什么,是的结构、比例、大动态;皮是细节、质感、塑造。
所以,这里学长要说的是,新手练速写,一开始一定要用粗线条!工具上选用炭条、碳素笔或6B以上的铅笔。粗犷的线条会逼迫你放弃抠局部的细节,注意力回到“骨”上。
这也是为什么“其貌不扬”的伯里曼速写受新手推崇的缘故。
体量感
塑造人体的体量感是非常体现画功的,我们看看门采尔是怎么做的。
门采尔是一个画速写时特别喜欢用擦笔的画家,效果也是非常显著。受光面是清晰的线条,再用沾满碳墨的擦笔画出明暗交界线,顺势将整个暗部融为一体。
虚实相间 线面结合
我们仔细看门采尔在处理轮廓线的时候的轻重缓急: 线面来回交替,每一个节点擦笔都准确地卡出明暗交界线的位置——这里卡准十分重要,因为它确立形的关键。
受光面的山根到鼻梁、鼻头的线是纤细的、精准的,隐入鼻底,鼻底和人中连成一个面,到了下嘴唇和下巴又过度成线,下颚又转为面和脸颊的暗成整体。
这一只手臂基本是用线条塑造,小臂肌饱满的地方线是实的,插入腕骨的线是虚的,用更虚的线暗示结实有力的肌肉形状。
以下草稿多是门采尔在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绘制,他的作画对象是大量的工人劳动者、捕捉他们在工作期间的动态。
局部练习
大师也会画错,第一次起的形也不必一定是准的,尤其是一些关键部位,这里可以看见门采尔的一些局部透视练习,把一些复杂的局部反复画在旁边。
平日里的练习稿不是考场上的试卷,不要求纸面干干净净,在画面留白补上细节练习,才是真正聪明的做法。
不会画手的同学看过来~
许多同学有畏难心理,把手和脚这种不太擅长的地方简化,故意遮遮掩掩,比如把手背过去啊、故意让椅子挡住脚什么的。殊不知这样等同于放弃了最精彩的地方,得分的机会也白白流失了。
手+脚+大透视=某些同学的地狱难度
如何隔着手套把手的结构点用擦笔暗示出来
五官的局部练习
我们再来看看门采尔画面粗细相间的笔触之中,主次是怎么区分的。
速写考场上一定要带两种笔,一种能削多尖削多尖,用于刻画五官等细节;一种越粗钝越好,用于塑造躯干和衣物。
这一幅黑衣女人画面虽然简单,但主次十分分明,简单利落的侧脸轮廓线 衣帽概括成一片黑色的面,细节加上纤细的发丝点缀。
另一幅的黑衣女人正好是以相反的手法塑造的,面部用清淡朦胧的笔触涂抹出来,衣帽的笔触感反而清晰。在考场上属于剑走偏锋的方式,大家可以斟酌学习。
工具的使用
还有一个tip,门采尔喜欢拿白色炭笔提亮高光部分,就如同点睛之笔一样,使得画面的层次感更丰富了。考场的时候同学也可以准备一些新鲜的工具,虽然不能带颜色的作画,但学长也见过考场前辈有先用碳粉把纸面弄灰,再在高光处提亮的做法,一下子就与其他考生的画面区分了。
有些小伙伴会说,为什么考试的时候大师的风格又不能完全照搬,为什么要学呢?
这里学长要说,市面上的考场范画都是别的考生看过好作品后消化得来的,他们的画在考场也许能得85分,而你去临摹他们却只能得75分。如果想让自己的画与其他考生不一样、在考场上脱颖而去,就必须探索出自己的特色,而这个特色必须要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大师的手法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好的东西是固定的、本质的。审美上提升了,同学们才能更加懂得什么是好与不好,画出真正的好作品。
今天的LAO大师结束啦~
希望大家能在后台踊跃留言,有什么想了解学习的大师可以提名,
学长都会认真的回复和考虑。
我们下周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