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消逝——在成人与童年交错的世界中孕育的小大人们
《童年的消逝》由尼尔·波兹曼创作,于1982年首次出版。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年—2003年),是纽约大学媒介环境学的教授,他的研究主要涉及媒体理论、文化批评以及教育。他的著作对现代媒体如何影响文化、教育和社会有着深刻的见解。
一,童年是什么
童年,在波兹曼的定义中,不仅仅是指人生的一个阶段,更是一种由特定社会结构所规定的独特状态。在没有印刷术的口语时代,儿童与成人共享相同的文化世界,孩子们能够接触到与成人同样的信息和知识。然而,随着印刷术的发明,情况发生了改变。印刷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文字世界,使得成人掌握了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从而形成了一个与儿童截然不同的文化阶层。这种变化导致了童年概念的产生。所以童年是一个近现代词汇。
在儿童时期你是否发现,父母或周边成人会刻意避开一些话题不在儿童周边谈论,一些图片,文字和视频成人也在想办法避免儿童接触。这就是成人为孩子准备的童年世界。
童年的诞生标志着儿童从成人世界中分离出来,拥有了独特的社会空间和文化内容。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特定的教育体系逐步学习,最终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跨入成年期。因此,童年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年龄阶段,更是一个社会构建,一种文化上的区分和独立存在。而这个独特的阶段正在逐渐消失。
二,童年为何会消逝
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波兹曼探讨了童年消逝的原因。他将这一现象归咎于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的普及。电视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传播媒介,打破了印刷术建立起来的文化壁垒,重新模糊了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界限。
电视将复杂的信息简化为视觉图像,使儿童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模仿成人的行为和语言。这种无差别的信息传递导致了成人世界的“秘密”逐渐对儿童开放。如电视上一些成年像的电视剧,电影和综艺等等。波兹曼认为,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不仅侵蚀了童年的纯真,还促使儿童在心理上过早地进入成年期,从而削弱了传统意义上的童年。
而现在,和波兹曼的时代不同。如今我们不仅仅只有电视这种媒介,而是有了更为广阔的媒介渠道。儿童可以在信息时代,轻易的浏览电脑手机等工具,在信息爆炸的现代,我们没有能力建造一个分割儿童和成人的虚拟空间。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各种网页软件等,都不差别的对所有敞开。哪怕有儿童锁和青少年模式,依旧无法抵挡孩子旺盛的好奇心。成人的世界对他们来说近在咫尺。
三,童年消逝带来的影响
童年的消逝对社会、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儿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由于过早接触成人世界的信息,儿童失去了应有的天真和好奇心,变得成熟甚至世故。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心智发展,也对他们的情感和社会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你会发现,在如今的社会,孩子讲话似乎和成人一样。一样的逻辑,一样的原话。你似乎很难把他当成一个孩子,你会想着这孩子哪学来的这些话。包括在各大社交媒体,你都能看见一些父母在晒孩子不俗的口才和远超该年龄段的成熟。大家都会夸这个孩子真是一个小大人,而这种小大人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见。甚至一些家长开始焦虑,那些处于正常童年期的孩子是否是发育过晚还是不善表达。
小大人这个词在我看来是对童年的消逝最好的注解。哪怕是不懂社会学的普通人,依旧能准确的表达出童年的消逝。
其次,童年的消逝对如今的社会教育提出了新的调整。童年的消逝导致儿童过早进入成人世界,以往的教育方式已不再试用。你已经不能孩子仅仅当成儿童,他们在互联网上知道的已经远超他们的年龄。如何控制他们得到远超年龄段的知识,是这个时代教育者该思考的问题。色情,暴力,利益往来,成人社交等等。你会看到如今的孩子早早的开始讲着网络流行词,各种暴力事件的年轻化。
如今,你不能将儿童仅仅看成孩子,他们什么也不懂。童年的消逝是不可逆的大潮,如何教育和引导早早进入成人世界的小大人们,是我们需要立刻马上思考的问题。